官方动态

最新的行业资讯、新闻公告,快速了解

资讯信息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如何走出“智能制造”误区?

时间:2024-02-01文章编辑:防爆云

很多企业的智能制造所带来的实际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企业没有很好地理解智能制造的本质,没能把握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没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推行策略,走了弯路,陷入了误区,导致事倍功半。


很多企业对智能制造本质的理解和认知存在误区,总结起来,一是认为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制造自动化,进行“机器换人”,企业要实现智能制造就必须大批量选用高端智能装备来替换人工;二是认为智能制造就是要实现制造信息化,企业要实现智能制造就必须大批量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的误区

01

工厂是没有人的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智能工厂是没有人的,无论是智能制造供应商的宣传片,还是政府主导的新闻视频中,对于智能制造的呈现都是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集合体,仿佛这是一个机器人,数控设备和自动化产线的世界,如果出现有人,那就显得格外的格格不入了。


甚至很多人将工厂的工人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工厂智能化程度的评判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就连很多专业人士也持这样认为,简直是不可理解。

其实,智能工厂与无人工厂并不是绝对性的画等号的,甚至很多时候,人在智能工厂中的“柔性”作用是常人无法认知和想象的,人机协同才是未来智能工厂的主旋律。

02

机械手是万能的

很多人一提到智能工厂,首先想到的就是机器人,而且一定是六轴机器人,这种单一而片面的认知局限了很多人对智能工厂的想象,仿佛一个工厂如果没有几个六轴机器人,都不好意思提智能制造这个概念。


其实机械手或六轴机器人只是工业机器人中的一种,具有相同功能的还有桁架式机械手,平面关节机器人,蜘蛛手机器人,坐标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等,而这些机器人在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服务不同的生产环节,集成为不同的自动化生产线。

所以就大众认知的六轴机器人而言,它的功能和作用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尤其是其高昂的价格更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03

自动化是不要钱的

自动化生产这个事情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不是一个具有性价比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离散型的中小企业而言。很多人总认为自动化生产可以很好的解决“生产柔性”和“非标定制化”等问题,其实这样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自动化生产最适合的是那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型的企业,因为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很多硬件是无法实现“大柔性”生产,从设备到夹具,从刀具到工艺,都没法做到通用性的柔性加工。

而且企业自动化生产绝对是一个重资产投入的事情,这也不是中小企业能够承担的,尤其是很多产品市场容量小的企业,很难支撑这样的大成本投入。


同时在人才的培养和挽留方面,也无法消化相应的成本,就算勉强上马了自动生产线,其高昂的运维成本也不是一个企业能够轻易负担的。

04

数字化是标准型的

我们谈智能制造,肯定无法避开企业数字化这个概念,其实真正的智能制造应该包括“软硬”两个方面的内容建设,即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

所以很多人在谈数字化(信息化)的时候,轻易的将这个事情归结为购买各种工业信息化系统,如主导财务和供应链ERP系统,主导生产执行的MES系统,主导销售与市场的CRM系统,主导研发与工艺的PLM系统,主导设备运维的OEE系统,主导质量管理的QMS系统等等。


但是工业信息化系统很少有标准型的系统,除了ERP系统外,其它很多信息化系统都需要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进行定制化开发,也只有这种高度定制化的工业信息化系统,才能真正解决掉企业的问题,真正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05

智能制造就意味绝对的减人

其实,相对减人(机器换人)而言,我更喜欢另外一个概念,即“人才结构优化”,企业实行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做机器换人的过程,而是对企业人才结构的一次升级与优化过程。

企业减少的是那些工作重复,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安全隐患大的工作岗位从业者,但是随之而来的自动化实施与运维高端人才就会增加,所以这是一个优化过程,而不是一个绝对的做减法的过程。